各二级学院和相关单位: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教督〔2020〕5号)、《无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锡院教〔2024〕15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安排
1.启动阶段(2024年11月15日—11月30日):
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完成指导教师资格审查,确定学生指导教师,选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二级学院审核通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下达毕设任务,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填写任务书,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毕设系统”)中相关工作,做好开题前期各项工作。启动“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支持计划”项目,择优立项。
2.开题阶段(2024年12月30日前):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等工作;指导教师审阅、修改、审定开题报告;二级学院(部)组织开题答辩。通过后,上传相关材料至毕设系统。开题答辩未通过的学生,需在1周内重新申请开题,如仍未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记为“不合格”
3.实施阶段(2025年4月30日前):
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完成中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写作,毕业论文(设计)初稿提交至毕设系统,指导教师审阅和指导修改完善,查重检测通过后上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定稿。
4.答辩阶段(2025年5月20日前):
各二级学院开展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检查,根据相关反馈意见进一步整改完善,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审查,相关教学秘书完成毕设系统中答辩分组,分配评阅教师,评阅教师进行论文评阅,完成答辩前准备工作。二级学院按照相关流程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完成教务系统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录入。
5.评价阶段(2025年6月13日前):
完成二级学院全部答辩工作(含二次答辩,注: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可申请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者即为不合格),6月9日学校集中导出毕设成绩,该时间之前未完成毕设工作的,原则上其成绩即为“不合格”。6月13日前,完成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材料归档、评估和检查。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修改完善,丰富支撑材料,完成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遴选推荐。
二、总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各二级学院(部)须成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制定并公布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计划安排并组织实施。
2.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跨学科、跨专业联合指导,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质量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上来,切实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部署、中期检查和后期质量把关工作,全程监控工作进度与质量,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严把选题质量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认真做好征题、审题和选题工作,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各专业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应在50%以上。工科类专业、设计类选题应当结合本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相关要求和比例执行。
2.选题深度、广度、和难度应适当,符合本科教学阶段的研究要求,有明确的阶段性成果,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选题方式由二级学院(部)自行确定。坚持一人一题,相对独立,同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含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三年内不得重复。
3.所有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需经所在学院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题目一旦确定后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确需调整或者变更的,学生须提交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后,报所在学院(部)审批。课题变更应在中期检查前完成,中期检查后,课题不得变更。
(三)强化导师职责
1.指导教师应由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具有课程主讲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初级职称的人员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抽检结果全面负责。指导教师由各二级学院(部)确定,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3.鼓励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聘请合作单位(其他高校、企业、研究所等)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本校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聘请手续应按学校外聘教师相关规定办理。
(四)做好过程监控
1.各二级学院(部)应加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研究力度,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探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创造性地开展院级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
2.加大检查力度,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监控,重点检查学风、工作进度和教师指导情况,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序推进。我校将继续使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杜绝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
3.各二级学院应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过程材料,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中期检查、指导教师意见、评阅信息、答辩信息、论文定稿(各类材料必须与系统内论文选题严格一致)等相关材料完备后,做好总结与归档工作。
三、其他事项
(一)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工作一律通过毕设系统进行网上操作,学生和指导教师可通过学校官网首页-“论文系统”(网址:https://lw.cwxu.edu.cn/)进入,并按照各角色操作说明要求进行相关操作。
(二)2025届毕设系统将严格全流程把控,学生和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和时间安排完成各自的工作,提交时间截止后系统关闭不可继续操作。各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本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及时提醒并督促学生、指导教师按规定的时间阶段完成各环节的系统操作。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格式应严格按照《无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无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及模板”要求执行。
(四)请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以上述通知要求安排为基础,按照相关时间节点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好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教务处
2024年11月15日